王世杰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副省长、民革贵州省委主委
我国部署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时,专门对石漠化耕地进行了调查,但由于调查过程中相关技术衔接不充分,导致石漠化耕地调查成果与事实有一定出入。他建议进一步做好相关调查工作技术标准衔接,根据调查地块基岩裸露比例,据实将面积从耕地中扣除。
燕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
打好种业翻身仗,技术是核心,企业是关键,资金是瓶颈。补齐这些短板弱项,要立足未来全球种业竞争,完善产业技术与政策。在技术层面,要加快种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大力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育种技术领域的应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在政策层面,要进一步优化种业创新政策,加快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燕瑛委员表示,要进一步健全配套政策,优化种业创新环境,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陈健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要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产粮大县抓粮积极性,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做强粮食产业,以粮油产业链、饲料加工产业链建设为牵动,加快粮食产业“全链条”发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粮食加工向优质化、绿色化、精深化方向发展。
张集智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一是抓粮食生产,坚决把饭碗端牢。按照总书记关于“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的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全力保面积,全力抓投入,全力抓农业机械化,推动良种良技良地良机融合,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实行评先选优、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三优先”,激发农技人员创业创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二是抓产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水平,推进脱贫产业向致富产业转变,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三是抓脱贫成果巩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四是抓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规划,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坚决守住生态、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控制“三条红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水、电、路、讯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抓乡村治理,确保农村稳定安宁。重点抓住“三个关键”,即:一村配好一套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打造一个主导产业、建立一套乡风文明治理规范,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王金会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人大农业林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稳定大豆长期生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尤为重要。一是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拉平玉米和大豆的亩效益差,进一步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二是开展大豆收入保险,降低因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让农民收入有保障。
秦春成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河池市委书记
一是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稳产丰产。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打好稳粮食兴乡村攻坚战。二是加快推进生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特色蚕桑、水果、食用菌、畜禽、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一县一业”。三是深化“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四是高效推进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秦赵剡
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一是制定相关的农机应急管理规章和措施,为农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推进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业灾害发生规律研究。三是加强农机服务组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指导,指导农机服务组织科学合理配置作业机具,加强救灾防灾专用农机装备储备建设,加强农机手应急救灾防灾技能培训,提升农机应急抢收抢种抢烘及排涝抗旱服务能力,促使农机保有量和类型结构满足救灾防灾需要。四是要开展防范化解农业农机化生产重大风险的前瞻性、储备性、应急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创制,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刘汉元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为强化饲料粮供应保障,推动饲料和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建议优化进口饲料用粮配额分配机制,按照具备一定规模、资质的饲料养殖集团企业年度统计产量占比重新分配。在粮食进口量不断增长,未来可能成为常态的背景下,保障饲用粮配额资源公平、合理、有效利用,理清饲用粮配额分配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国有企业由于没有大规模参与饲料的加工生产,建议减少甚至退出饲用粮配额分配,以消减市场中的非正常价格寻租和降低市场运行效率的行为。此外,因中小企业在规模、资质、规范标准等方面很难具备参与国家饲用粮配额分配的要求,建议由年饲料产量超过百万吨的集团企业参与分配(2020年我国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有33家,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 54.6%),按各集团企业年度产量占比,重新核定政策性配额分配比例,推动饲料养殖行业集约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巩固我国粮食安全。
二是建议优化库存粮饲用拍卖机制,饲料加工企业直接参与库存粮饲用定向拍卖。目前,库存粮饲用定向拍卖主要由央企竞拍后加工转化,定向销售给饲料养殖企业用于饲料加工。这种机制不仅增加了交易流程,大幅增加了使用成本,同时在倒买倒卖的过程中也增加了饲用粮转向其他粮食用途的风险,降低了社会运行效率,对饲料加工企业也是极其不公平的。因此,建议在严格管控销售、运输、加工和使用环节的基础上,直接面向饲料加工企业开放库存粮饲用拍卖。
马空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委书记
建议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供给侧改革,由国家有关部委出台提高国有农用地综合利用率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消除现存政策障碍,统筹国家部委及各级地方政府管理的国有农业土地资源,用于支持如柳州螺蛳粉、油茶、六堡茶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通过利用国有农业产业土地集中成片、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优势,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发展。
肖又香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乐安镇青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要进一步把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到一起,要求我们在政策约束、观念转变、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要未雨绸缪,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在思想层面上,要积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耕地保护观念;在政府层面上,要通过奖励耕种、处罚抛荒等措施强化耕地保护的激励与约束;在产业层面上,要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加土地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产业带动“耕业”。
韩秋香
全国人大代表、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建立高质量法治保障,构建统筹联动格局;打造现代化预警体系,形成科学预判能力;完善精准施策举措,提升应急保障效能。除此之外,提升农业生产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同样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
何学彬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文体专委会副主任、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教授
加强西部农产品品牌培育的资金支持。一方面对西部农产品公共品牌在平台宣传、展销展会、市场拓展、产销对接等方面给予优惠条件或政策支持,推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营销能力。对西部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给予倾斜,打造一大批西部优质农产品“金字招牌”,真正实现“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加大西部农产品标准化优质生产基地建设投入。西部地理条件复杂,生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标准化基地占比小,科技化水平还不高。建议国家在农产品基地标准化建设、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给予政策资金倾斜,提升农产品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
加大西部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生产加工扶持。西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特别适合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议国家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化肥化学农药减量等方面给予西部倾斜,促进绿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张全收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
抓紧修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依法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决不能因为政府要出形象就改变耕地用途,决不能因种粮效益低就放弃粮食生产,对以任何理由侵占、破坏、改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全面细化量化,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
政府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出台硬性措施有效调控种粮成本和粮食价格,逐步提高种粮直补标准,落实产粮奖励补助政策,提高粮食主产区人民的种粮积极性。
从国家层面科学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给地方政府下达经济发展目标时逐步减弱粮产区的非农发展指标,根本原则还是宜粮的不能林、宜林的不能牧、宜牧的不能工。坚决杜绝为了所谓的“发展和建设”把本该出产粮食的万顷良田变成高楼大厦、工厂工地和人造景观,严格划定粮食生产核心区面积决不能动,始终要把粮食安全这个铁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
马忠明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加快提升耕地质量。
加强耕地保护,还必须明确责任主体。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让各地政府真正担负起耕地保护的职责。
马传喜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
要促进种业创新要素顺畅流动,调动种业企业投入育种研发的积极性。
要加大高校、科研机构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强化政府扶持鼓励,不断畅通种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良种技术发展,努力让“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让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要加快种业内部的并购与重组,促进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或复合型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还要鼓励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或专业技术公司,推动种子产业竞争由控制种子生产向新品种研发、再向构建育种技术专利或种质资源优势方向转变。并优化育种技术应用和新品种经营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
沈志强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院长
粮食生产不能‘靠天吃饭’,要提高农业设施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稳定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如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集中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等。应建立农业科技投入保障的有效机制,加快在现代生物、智能工程、数字信息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余欣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
要抢抓全球农业绿色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有所作为;要在原创性、引领性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组织上超前规划布局;要从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碳中和碳汇制度和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技术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
杨希雄
全国政协委员,荆楚理工学院副院长
一是大力支持水稻种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智慧水稻栽培、加工新技术试验研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开发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工艺。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和撬动作用,挖掘品种特色、产地特色,开展专用水稻、米粉稻、控血糖水稻等功能型水稻、彩色(红、黑、紫、糯)水稻品种开发。
二是大力支持水稻种业示范推广。整合水稻育繁推加体系,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同步、多点试验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加速水稻主栽品种轮换。加强良种、良法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品质优势。完善技术服务体制机制,有效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建,鼓励托管、联户、连产(种加养)开展优质稻生产,扩大规模效应,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三是大力引导大米加工消费理念。从营养、节粮角度引导消费者食用营养价值高的糙米、半糙米、留胚米或胚芽米等,引导企业加工由精细或过度加工,向剥皮加工或留胚加工以及个性化保鲜加工转变,避免加工减营养、加工减数量,有计划淘汰大米加工旧劣产能,不再支持新建、扩建稻米过度加工和能耗大的设施、设备,提高加工增值水平和效益。
四是讲好稻故事弘扬稻文化。我国是水稻发源地,以杂种优势利用为代表的育种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湖北省荆门市的屈家岭文化遗址表明我国拥有5000多年的稻耕文化历史。要将各地特有的稻作历史、稻作文化与传统品种进行整理发掘,在农旅区、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区,探索开展水稻耕种体验,打造稻耕、文旅结合的稻作综合体,拓展水稻种业价值链和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申请入会
重点企业调查
粮油展
会员查询
放心粮油申报
诚信企业申报
培训会议报名
意见征集
会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