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延文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建议国家在湖南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整省试点,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补齐社会化服务短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宋虎振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要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必须在秋粮上下功夫,以秋补夏。尽管今年全省小麦面积保持在8500万亩以上,但仍有一些地块没有种上。今年将继续实行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把面积和产量任务分解到市县,要求各地统筹利用撂荒耕地、间套作潜力,能多种一亩是一亩,努力扩大秋粮面积,确保全年粮食面积不减少,力争有增加。
马传先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德州市政协原副主席
(一)加大对德州等粮食主产区农田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提升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支持山东省德州市整建制创建高标准农田推进示范市,针对德州市100万亩“吨半粮”核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给予支持,确保投入标准达到3000—5000元/亩。
(二)加大对现代种业支持力度。鼓励支持国家级科研育种单位在粮食主产区设立研发机构,建设先进种业技术集成推广应用基地和政策试点先行区。在山东德州建设北方种子交易中心,支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开展种子认证试点,建设制种大县,打造区域性繁种大市。
(三)支持粮食主产区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出台农机用油专项补助政策,推广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等,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推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粮食生产信息化水平。支持山东德州创建全国领先的节粮减损示范区。
(四)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资金支持力度。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产粮大县奖励等激励政策,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专项资金实行精准测算分配,将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倾斜支持力度。
(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用水保障力度。加大对黄河流域粮食主产区引黄指标,统筹考虑主产区粮食面积、总产、单产等因素,实现科学精准分配。支持平原地区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建成一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生态良好、管理高效的现代化灌区。
宁凌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
可以根据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科学规划农业生产空间,划定粮食生产区、粮经复合区、果蔬经济区等,落实到具体地块。严防粮食生产区‘非粮化’,鼓励粮经复合区加大粮食的种植。另外,要系统梳理各种耕地‘非粮化’行为,根据对耕作层的破坏、粮食生产能力恢复的难易程度,以及对耕地安全的影响程度,分门别类地进行类别划分,科学制定应对措施。
李翠枝
全国人大代表
首先建议完善农牧业碳排放统计体系,明确行业的减碳路径。其次,鼓励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加速草场恢复,发挥草地碳汇的功能。另外还要注重农牧业加减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样多措并举才能更好的推动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的力量。
张晓庆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经理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突出,因此,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也是粮食增产增收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建立健全粮油适度加工标准体系,防止过度加工造成粮食损失浪费。解决我国粮油加工过程中过度加工导致的营养素流失、蛋白质功能损伤等问题。推进粮油加工业节粮减损行动,推广高效低耗新技术,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原粮利用率,提高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率。
王连增
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发展绿色农业,节水解肥节药,加快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加大养殖粪便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要提高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品牌效益,带动和培育创新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创新组织。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将农产品追溯与项目申报、品牌评定等挂钩,将绿色、品牌农产品优先纳入追溯管理。
李玉刚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副省长
黑龙江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上体现龙江责任担当。坚决完成稳粮扩豆政治任务。在确保粮食安全上,做到三个稳中有增。即:耕地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单产稳中有增,坚决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18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的政治任务。
陈萌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
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政策上要通过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锚定”口粮品种,提高售粮收益;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提升种粮主体转移性收入,实现稳粮增收;推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确保种粮自然风险有效规避。
赖应辉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
要提升粮食基础生产能力,向土地要效益。“要围绕‘确保旱涝保收和提高地力与质量’的目标,区分南方和北方、平原和山区的耕地特点,制定不同投入标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向种粮农民提供质量更好的耕地。”赖应辉建议,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选育高产优质粮食新品种,研发耕作生产新方法,向种粮农民提供良种良法,用科技的手段增加农民的收入。
李武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研究员
根据不同地区农产品特点,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加工产业,支持各地用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建设冷藏库、气调库、速冻库等冷链设施,解决农产品采收后的“最初一公里”问题,改变多数农产品以初级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的局面,提高农业产业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詹纯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
加速将电池电机、工业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农机装备和农业生产之中,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技术不足的瓶颈,实现换道超车;并从市场端、制造端及顶层设计端提出了助推农机和农业升级发展。
在市场端,优化农机购置和应用补贴政策,完善补贴兑付方式。要削减对低端农机的补贴,加大对智能农机、大型联合收获机、动力换档拖拉机等先进农机的补贴。在制造端,大力支持企业的高端农机研发。从立项、试制、试销到批量上市,要有相关支持政策引导,增强企业研发动力。在顶层设计端,把农机农业的融合发展,纳入到乡村振兴总体战略。
申请入会
重点企业调查
粮油展
会员查询
放心粮油申报
诚信企业申报
培训会议报名
意见征集
会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