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粮食局 张长城
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吉林省粮食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集中打造吉林大米品牌,探索粮食产业发展新途径。经过3年多的努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让吉林大米品牌带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众所周知,在国家惠农政策推动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三连增”,市场库存充裕,供应充足。然而,在粮食产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同时,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在我省,主要表现在玉米库存压力较大,优质水稻产量占比不高等方面。
对此,我们以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的引导和反馈作用,及时准确地把市场需求信息传导到生产环节,引导农民适时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变“农民种什么,企业就得收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组织农民种什么”。2016年,我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59万亩,其中玉米面积5567万亩,比上年减少332.58万亩;水稻面积1215万亩,比上年增加33万亩。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同比又增加了50多万亩。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无疑得益于这几年“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拓宽了大米销售渠道,提高了水稻种植收益水平。同时,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还体现在对粮食产品的品质提高。我们突出吉林大米中高端品牌定位,力求从“强调数量、解决温饱”转向“强调质量、满足品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粮食需求。目前,省内大米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和开展订单农业,实施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自有基地面积已扩大到240万亩,比品牌建设初期的2013年增加了110万亩,增幅84.6%,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20%,种植的无一例外都是优质品种水稻。
二、使吉林大米品牌适应粮食消费结构升级
品种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品牌。吉林大米从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种植技术和历史文化方面看,均为粳米中的上品。过去,由于品种多、品牌杂,吉林大米的品质、品牌效益体现并不充分,消费者认知度较低。对此,我们从统一标准、培育品种、整合品牌入手,努力满足消费者对质的消费升级需求。
一是制修定《吉林大米质量标准》。用“标准”统一质量,整合品牌。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并发布了“吉林稻花香”“吉林长粒香”“吉林圆粒香”“吉林小町”4个品种的中高端大米企业联盟标准,主打“吉林大米+”品牌,提升质量和价格,发展品牌农业。
二是加强品种选育和研发。通过组织科企对接,鼓励联盟企业自主研发新品种,并对稻花香、长粒香、圆粒香、小町等主打品种提纯复壮,扩大品牌米的生产和经营,解决传统品种市场销价动力不足的问题。如:松粮集团对8省16个水稻所以及日本、台湾152个新品种进行繁育试验,打造“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硅谷”基地,优选水稻新品种,对接高端市场,提高水稻种植经营效益。
三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为满足消费者健康、安全消费需求,去年以来,我们加强了标准化管理,启动了集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质量管理为一体的大米质量追溯体系试点工作,全省52户大米加工企业建立了大米质量可追溯监测系统。今年8月,吉林大米质量追溯平台将正式投入使用,消费者可随时查询产品相关信息,为百姓放心消费提供保障。
三、用吉林大米品牌提升粮食产业化服务水平
为方便全国消费者购买吉林大米,我们利用“互联网+”经营模式,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省内省外互联、直营分销互补的吉林大米销售体系,努力开拓中高端大米销售市场。
一是创新“互联网+吉林大米”营销模式。全省63户企业利用“吉林大米网”、淘宝吉林大米馆、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开设网店161个,实行网上信息查询、线上销售、网络结算。同时,积极探索线上销售、线下体验配送的“O2O”营销模式,分别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开设体验店220家,线上导入会员140余万人。
二是加强直营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在省外建立吉林大米直营店和大型商超专柜,每个直营店省里补贴10万元,商超专柜1万元。目前,以吉林大米统一标识开设的直营店已达到30家,商超专柜200多个。另外,企业自主品牌在省外开店1265家,为品牌大米销售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推介宣传。配合渠道建设,在重点城市主要商区,央视等高端媒体,机场、飞机、动车、高速公路等重要平台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福州等地借助全国性的展销平台,组织20多场展销推介会,吉林大米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今年,我们在浙江成功举办了“2017吉林大米文化节”,吉浙两省22个地市直接对接,既扩大了吉林大米宣传,又巩固了两地合作关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推吉林大米品牌促进粮食企业规模化经营
为加快吉林大米品牌整合步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拓市的营销策略,共同打造吉林大米核心品牌,我们成立了以27家大米加工龙头企业以及相关单位为核心的吉林大米产业联盟,整合资源,实施“产业联盟+”战略,以大联盟带动区域联盟,以区域联盟聚合当地企业,联盟企业统一使用“吉林大米”LOGO,用“吉林大米”的大品牌统领区域品牌,以区域品牌整合企业品牌,合力经营,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松粮集团以“查干湖大米”品牌为核心,对周边31户企业进行了整合,组建了区域联盟,经营实力大大增强。水稻种植基地面积由整合前30万亩扩大到50万亩,稻谷加工能力由12万吨扩大到50万吨,年销售收入由整合前的1.5亿元增长到10亿元。
联盟核心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大规模进行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经营, 做到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工厂,销售有渠道。其中有代表性的吉林东福、万昌宇丰等大米加工企业,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模式,实行“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又反雇到企业成为产业工人或从事加工业衍生出来的服务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注[1]),一二三产实现了有效融合,无缝连接。
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扎实推进,促进了中高端大米量价齐升,优质优价,带动了省内水稻价格全面走强。去年,全省按最低保护价收购的水稻只有2.7亿斤,绝大部分优质水稻以高出最低收购价0.1-0.15元/斤的价格进入市场,按80亿斤市场流通量计算,农民综合增收10亿元以上,实现了农企双赢。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郄建伟认为:“吉林大米的快速崛起为粮食行业特别是大米行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本”。
申请入会
重点企业调查
粮油展
会员查询
放心粮油申报
诚信企业申报
培训会议报名
意见征集
会长信箱